歙县老年大学越剧班,是藏匿在岁月里的戏曲宝藏吗?
“我喜欢听京戏、看京戏,但总是唱不好。”歙县老年大学学员吴木兰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戏曲爱好者的心声。只是在歙县许村镇,一种“老有所学+非遗传承”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这一切。
非遗传承,让戏曲走进生活
许村镇在老年学校开设了大刀灯、板凳龙等非遗课程,培养学员成为非遗节目表演的主力军。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让学员们学到了丰富的戏曲知识,更让他们在节日期间能够外出演出,让非遗文化大放光彩。
京戏班:从入门到精通
自从吴木兰上了歙县老年大学京戏班以后老师不仅教现代戏,还教传统京戏。学员们在学习了唱腔、身段、表演等技能后唱起来的效果就有板有眼了。这种从入门到精通的教学模式,让许多戏曲爱好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党建引领,以德立校
歙县老年大学坚持党建引领,以德立校。学校推出的“党的二十大精神3个5分钟”学习法,即课前、课间、课后各5分钟,引起了歙县电视台的关注。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员的政治素养,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
李泰山教授的徽剧班
20世纪50年代安徽娃娃徽班的小生传人、国家一级演员李泰山教授,莅临歙县老年大学开展徽剧班教学情况调研和徽剧专题讲座。李教授的授课,让学员们受益匪浅,也为学校的越剧班注入了新的活力。
戏曲协会,让兴趣成为动力
歙县老年大学成立了戏曲协会,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协会定期举办戏曲比赛、讲座等活动,让学员们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艺。
跨校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歙县老年大学越剧1班、2班部分学员在马老师的带领下赴旌德县老年大学与越剧班联谊交流演出。这次汇演交流活动,为两校增进了友谊,也为大家带来了欢乐,更加激发了我们热爱越剧和热爱老年大学的感情。
歙县老年大学越剧班,就像藏匿在岁月里的戏曲宝藏,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丰富的课程内容、党建引领等多方面努力,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进了戏曲的世界。这所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典范。
标签: 歙县
相关文章